沙市區是如何做到全力拆違 助力老舊小區改造的?

信息來源:市政府 | 發布時間:2021-01-04 15:19

創建全國文明城市,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必不可少。然而,這個“硬骨頭”并不好啃,首先面臨的問題,是“拆違”。

由于長期無人管理,建成、居住并使用多年的老舊小區,變成了亂搭亂建的重災區,成為改造工作中的“攔路虎”。

都說拆違“天下第一難”,荊州市沙市區,用短短5個月的時間,拆違5431處,拆違面積11.4775萬平方米,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,為改造施工進場提供了場地保證。

沙市區是如何做到全力拆違,助力老舊小區改造的?帶著疑問,記者進行了探訪。

拆除一堵“墻”

沙市區共青路西片區,主要為壓延、鋼廠、農具、燈具、水泥、保險等多個單位的職工宿舍樓,至今仍維持著沒有物業、沒有業委會,沒有基礎公共設施的“三無狀態”。由于建成年代久遠,這里的房屋存在形式多種多樣,也比較分散。每一棟宿舍樓都有違章建筑,道路擁擠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。此前,工作人員多次動員拆除,均未取得實質進展。

“家里空間小,東西太多放不下。”“那么多人都蓋了,我蓋一個也不成問題吧?”“別人拆了再說吧!”……從居民的態度中,能感受到空間的狹窄和基礎設施的落后給生活帶來不便的無奈,一些居民“等等看”的僥幸心理,也形成了拆違工作的阻力。

“今年政府整治力度大,效果也好。周邊環境不斷改善,違建拆除之后道路拓寬、街面整潔,我覺得拆掉自己的棚子,不僅應該,也值得!”家住農具宿舍樓的汪力勝,在聽到自己房子被劃入拆違范圍時,一開始難以接受。后來,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動員下,從最初的不理解變成了全力支持——不僅同意拆除自家的違建,還主動加入拆違宣傳工作中來,動員所在樓棟與其他樓棟的違建戶響應拆違政策。

“拆違之難,難在拆除老百姓的這堵‘心墻’。”立新街道荊沙河社區書記王倩說,但只要講好“遵法守法”這個理,算清“大家小家”這筆賬,相信群眾會理解,甚至會支持。

“遵法守法”是底線,無論什么事情,無論什么理由,違法的事誰也不能干,誰過了這條線,法律都要管。“大家小家”要算清,小區內的違建,本身就是不當得利,是對公共資源的侵害,舍棄這些利益不僅讓自己遵了法守了法,還有利于創建文明城市,有利于小區居民居住生活得更好。

與此同時,街道、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走訪、現場調研,對片區存在的各類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摸排梳理,具體體現為基礎設施老舊、綠化缺失、居民出行不方便、自行車存放不安全、路面坑洼不平整等。

根據摸排結果,立新街道城管科積極協調各級部門,廣泛聽取民意,做出初步規劃,計劃還原公共空間后,擬建設自行車棚,統一綠化,加裝居民休閑桌椅和健身器材,進行路面修繕等,提升居民生活空間質量。

磨刀不誤砍柴工。“心墻”拆除了,后面的事情就容易了。72戶違建從張貼告知書到全部拆除,只用了一周時間。拆違工作跑出“加速度”,約3500平方米公共空間回歸周邊居民。

捧出一顆心

拆除的是違建,溫暖的是人心。

沙市區相關單位和部門做了大量工作,特別是對困難群眾,不僅幫其拆除違建房,更是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,幫助他們解決難題。這種“和諧拆違”方式,有效節約了拆違工作成本,化解了工作矛盾,有力地保障了拆違工作的順利實施。

家住解放街道太岳路社區的伍賢坤,和妻子的身體都不太好,其子伍良付不僅患有精神殘疾,還得了尿毒癥,需要定期做透析。一家三口一直擠在一間40多平方米的違建小房里,日子過得十分艱難,但他們咬牙不說,擔心給別人添麻煩。

為了化解居民心結,社區主動上門服務。2018年底,太岳路社區正式成立,隨后社區工作人員挨家入戶登記,發現伍良付不僅符合低保政策,還符合大病救助條件政策,便主動幫其向民政局申請救助幫扶。此后,逢年過節,社區還會和共建單位一同到伍賢坤家中進行看望。

社區的日常關懷,伍賢坤看在眼里,記在心里。在沙市區老舊小區改造前期拆違工作中,他成為太岳路社區自拆違建的第一人。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,伍賢坤將自己的違建房拆除,為街坊鄰居做榜樣,也為社區自拆工作打開了突破口。伍賢坤說:“街道和社區平常都很照顧我們,我們也愿意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!”

環境要整治,居民的實際困難更要考慮。家住崇文街道公園社區的鄒池龍,一家4口3代人共同擠在總面積不足50平方米的房子里,一旦拆除違建(廁所和廚房),就會導致住房困難。公園社區在核實情況后便立刻幫其申請了公租房。

立新街道荊沙河社區有戶特殊的家庭,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獨自帶著孫子生活在一處違章建筑內。據社區工作人員鄒峰介紹,老人一直是社區的幫扶對象,拆違之后,老人將成為無房戶。

為幫老人找到價廉便利的合適住所,鄒峰發動身邊同事、朋友共同尋找,終于在拆違前一周幫助老人找到了房子并聯合同事幫忙搬家,直至安頓好老人一家才離開。

“拆除違章建筑是必需的,但決不能因為拆違,讓違建戶的生活造成困擾。”鄒峰說。

量好一把尺

今年,沙市區拆違在“嚴”上立規矩,嚴格執行“違法建筑應拆盡拆,違法建筑自拆幫拆強拆相結合,零補償,有異議的違法建筑由業主舉證”三原則,一把尺子,無論單位與個人違法建筑一律予以拆除,為施工改造創造條件。

位于勝利街道長港路沿街的某面館,違章搭建“前挺后突”,臨街是店面延伸違建,后門是房屋主體“背包”,而且剛剛進行過裝修,但因疫情期間無法營業,生意頗受影響,又接連要拆違,牽涉到店主與房東的利益矛盾沖突,歷史原因、善后處理等問題錯綜復雜,成為勝利街道王板橋社區拆違對象中的“疑難雜癥”。

通過社區書記、網格員、志愿者、城管隊員不斷地思想“攻勢”和真心付出,面館老板逐漸意識到,違法建筑不但存在安全隱患,也影響社會公平,侵蝕城市公共資源,制約城市化建設發展。從拒絕到接受,從被動到主動,從誤解到理解,他對拆違的態度也因此發生了根本轉變。目前,該處違章已拆除。

沙市區勝利街道東苑社區的小區住戶多為原沙棉職工,由于住房面積比較小,一些居民就把門口的區域搭建成了房間或是廚房,今年要進行小區改建,首先進行的就是拆違,為此社區下了不少工夫與居民溝通。

“當初由于單位分房時不含廚房、廁所,我們居民只能通過自搭自建滿足生活所需,因此房屋違章情況較為普遍。”社區居民王麗萍說,起初社區工作人員來說要拆違,她有一些情緒,但經過勸導,她還是欣然接受。

“拆違中,居民們最在乎的其實就是公平。拆誰的,不拆誰的,拆多拆少,都會激化矛盾,所以不能搞特殊化。”王麗萍說,拆違其實也是一件好事情,雖然家里的空間變小了,但是戶外活動的空間卻變大了。

“小區拆違并不是要損害老百姓的利益,而是要騰出違法建筑占用的空間,進行二次規劃設計,使之回歸社區、惠及百姓。”沙市區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負責人說,老舊小區整治效果如何,關鍵看群眾支持不支持、參與不參與、滿意不滿意。要堅持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,深入了解把握群眾的意見和訴求,公開政策,幫群眾算好賬,讓群眾真正參與進來,全力打造樣板工程,真正成為民心工程、群眾滿意工程。

按照沙市區統一部署,各個老舊小區每天拆違的數量、面積,必須在24小時之內上報該指揮部,指揮部組織專班人員按照匯總表,實施即拆、即報、即核、即驗,到每一個拆違現場一個點位挨著一個點位地核實。

“拆違是我們進行老舊小區改造的第一步,之后還會像泰岳新村小區一樣,開展道路、管網等基礎設施改造、房屋本體改造、安防改造和適老(殘)化改造等工作。”沙市區老舊小區指揮部負責人介紹,伴隨著沙市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持續開展,將有更多老舊小區,通過改造實現由“臟亂差”到“美凈齊”的華麗變身,不斷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,為荊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增添動力!